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环境设计本科毕业作品展
环境设计
红妆旧韵,礼庭新颜——宁海县前岙村文化礼堂空间提升改造设计Red makeup old rhyme, ritual court new look作者姓名:周旋 蒋敏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指导教师:谢震林 汪利
本案位于宁海县前岙村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具有公共文化建筑属性,团队通过对于礼堂旧建筑的改造融入新颜,结合村庄的未来规划及当地十里红妆的非遗旧韵进行空间设计。结合数字化文旅,打造一个乡村振兴及人文情感交流的新型共享公共空间。
作品展示作品展示现场展示
“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基于在地文化理念的前岙村海塘空间景观设计Remote know sleepless month, acacia in the fishing song作者姓名:朱愉 周梦迪专业方向:景观设计指导教师:郑志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其中因地域文化挖掘不足导致乡村建设缺乏独特性,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问题不利于乡村在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制约了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引入在地文化理念,通过对地块进行深入分析与文化元素提取,提出乡村传统文化引入与焕活、乡村在地产业潜力发掘与培育、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个具体策略,以期打造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
作品展示效果展示现场展示
寻脉留影,焕镜流今——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黟县秀里村活力提升设计Tracing Roots, Capturing Shadows, Reflecting the Present作者姓名:崔馨月 黄依平专业方向:景观设计指导教师:李晓琼
本方案结合空间叙事理论对黟县秀里村进行活力提升景观设计,将主题定位为“寻脉留影,焕境流今”。从场地条件、非遗文化、政策与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合理布局,统筹村庄整体关系,融入乡土文化特色,规划设计秀里村景观。将古建筑与传统街区肌理结合,形成新的景观提升措施及方案,塑造符合秀里村特质的景观空间结构。充分挖掘秀里村的乡村特色,将原有的文脉优势及影视产业模式融入到景观设计。以空间叙事理论下的景观活力提升设计,营造成秀里村新旧相融,双线并行独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助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作品展示效果展示
AI·24H咖啡工坊——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苏州旧厂房商业改造展示设计
AI·24H Coffee Workshop作者姓名:李燕聪 陈垂松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指导教师:郭浩原
本项目以“数字化设计,智慧生活”为主题,打造一个强调人工智能(AI)参与并且全天候参与(24H)的咖啡烘焙商业展示设计。首先使用Figma思路整理,置入ChatGPT4当中,提取信息与痛点形成设计思路:在原有工业风貌的基础上将仓储空间陈展化以应对工业要素难以展示的痛点、采用F2C商业模式跨越分销产业链应对零散工厂生存压力难题、空间设置长与短动线(快速购买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以及引导深入探索等。再进一步使用人工智能(WASP、DALLE3 for ChatGPT4、MidJourney、StableDiffusion等)进行辅助优化。目的在于体现人工智能收集数据时效性、便捷性的同时展现商业空间创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重返黄山3024Return to Huangshan 3024作者姓名:张丹 张沣鲡专业方向:景观设计指导教师:黄颖 魏晶晶
作品为数字文旅经济背景下的黄山市新媒体创作园区提供丰富了的漫行体验与生态景观,意在打造未来式传统茶文化体验,并采用XR技术打造沉浸式剧本体验空间,融入茶文化特色,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玩家在实景中体验千年后的探秘游戏。作品展示现场展示
基于地域文化体验的民宿空间设计Homestay space design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al experience作者姓名:鄢然 董姣姣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指导教师:汪利
设计以敬亭山诗茶文化为灵感,融入宣城地域文化,打造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民宿体验空间。通过空间布局重组和地域元素提取,展现文脉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旅客们提供沉浸式的地域文化旅居空间。作品展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幻想山海”——山水题材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设计研究Fantasy mountain sea作者姓名:覃伟友专业方向:公共艺术指导教师:李学斌 刘成章
山水雕塑,被视为表现自然美、表达自我情感、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幻想山海”系列雕塑的设计灵感,主要源于对自然形态山景与水景的观察与描绘,通过3D数字建模与3D打印技术,将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观转化为立体而生动的雕塑形态,展现出春天的柔和、清新、怡人,夏天的活泼、轻快、奔放,秋天的成熟、温暖、厚重,冬天的寂静、清冷、淡雅。该系列雕塑的创作,试图将自然的神韵与雕塑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幻想之美,希望通过这些雕塑体现自我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传递中国山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打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雕塑作品。作品展示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山海异兽Beasts of the Mountain and Sea作者姓名:张恺明专业方向:公共艺术指导教师:陈贤 李学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山海经》作为其中的瑰宝,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此次设计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山海经》的神秘魅力与雕塑艺术相结合,通过创作五个不同的异兽形象,分别是“肥遗” “猼訑” “酸与” “鸓鸟” “文鳐鱼”,来挖掘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在保持各种异兽奇异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各种异兽形象进行创新设计,突出各种异兽的独特造型和气质。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四象有灵Spirit of the Four Symbols作者姓名:史欣茹专业方向:公共艺术指导教师:刘成章 李学斌
《四象有灵》系列作品将传统的竹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神兽相结合,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每一件作品都融合了竹编的精湛技艺和对神兽形象的深入理解,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同时也展现了竹编这一传统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无限可能性。作品展示作品展示
策划|郑志元孟梦汪利排版|周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