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4-8-18 21:07:55

江苏师范大学2024年环艺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前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姹紫嫣红时。在这百花争艳、麦苗抽穗的美好季节,我们再次迎来了美院2021级研究生毕业创作、学位论文汇报展。展陈作品除了美术与书法、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版画等绘画作品,以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文创产品、装饰艺术等方向的设计作品外,还有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力求将美院研究生三年学有所成的精心之作进行综合展示的同时,让不同专业进行比较,进而让不同观者在对作品理解以及审美感受方面产生某种碰撞,以期实现对此次展览的沉浸式体验。艺术需要碰撞,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思维碰撞的过程,艺术作品就是碰撞的结果。当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还要在新的科技时代背景下,对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在这中间,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传统与当代的激烈碰撞,深刻地体验到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高科技、人工智能这些新事物不仅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而且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就艺术而言,随着艺术、人文与科技的结合、融合,跨界碰撞,当下的艺术状态风云激荡,技术的介入更让许多不可能的艺术成为现实,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与样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家们的视觉感受、审美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从而不断地对未来的美术与设计创新进行思考。从此次展览中的毕业作品可以看出,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之下,无论从日常生活的感怀到时代特征的捕捉,还是从传统技法语言的继承拓展到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运用,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各自的艺术作品进行多样化的风格表现和观念传递,以期给大家送来一场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是为序。惠剑2024年5月8日

装饰艺术设计
01 丁峰教授工作室作品作品名称:《韵》
创作思路:《韵》系列作品是作者通过对于植物根茎、火焰、蛛网、水波纹这四种元素中的“线性”艺术语言的观察、提取,进而进行装饰画创作的。作者发掘“线性”艺术语言的内在韵律美,在画面中进行视觉呈现,并将装饰画进行了家纺产品的衍生,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个人简介:
姓名:成姗姗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丁峰教授
作品名称:《融》
创作思路:《融》系列作品以连续变换、纵横交错排列的色块为表现形式,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象征在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动态平衡。黑白色块进行变形和重组,不断叠加其中的元素,使得元素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和形态,有时密集有时疏松,展示了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适当留白以增强画面的统一感。同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及西方构成要素并与之结合,这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点,创造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艺术作品。
个人简介:
姓名:王光萌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丁峰教授
作品名称:《茧语》
创作思路:毕业设计《茧语》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对蝴蝶破茧重生历程的感慨。笔者选择具有美感及节律性的蝴蝶形象作为设计素材,强调保留它个性特征的同时加上主观设计,运用分割、重复等手法来打破固有的造型和构图形式,通过抽象形式传递其内在意味。在布局与安排上遵循均衡、节奏韵律等法则,力求展现出形式美感,并传达出生命内在的力量与美好,期望观者在赏心悦目之余,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安宁。
个人简介:
姓名:张冰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丁峰教授
作品名称:《痕迹》
创作思路:树木在经历无尽的变化与无常后,展现了一种超越艺术的美感。树皮在承受岁月洗礼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即便在归于消亡的时刻,也能留下独特的魅力。在物质的变化节律背后,我们可以追寻生命最真实的显现,发现自己内在充满着圆融的生命,可以自由地超越时间的束缚。
个人简介:
姓名:赵颖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丁峰教授
02 王瑞芹教授工作室作品作品名称:《吉事有群》
创作思路:灵鸟符号因其优美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一直以来被古今人们看做祥瑞的象征。在徐州地区汉画像中,灵鸟符号雄浑大气、淳厚简朴,造型独特,具有较强的美感,也体现出汉代“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风气。本系列作品从徐州汉画像中提取灵鸟以及其他符号经过抽象概括形成不同于原灵鸟符号的造型,并取符号中的内在意蕴,构成其不同的意境表达,以传达生命的力量。
个人简介:
姓名:陈梦醒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王瑞芹教授
作品名称:《寻秩》
创作思路:通过对民间草编纹样的研究,将竹篾与蒲草和扎染布料相结合,让编织纹样有不同于传统草编的质感和形式。《寻秩》系类作品灵感来源于民间传统草编,传承了千年的手工艺编织,在当下不管是从编织技法还是编织材料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寻秩》系列作品选取了编织中较为常见的竹篾与质地柔软的扎染布料和柔软的蒲草相结合,二者的结合使作品有不同于单一编织材料的质感和视觉效果。而编织技法则延续传统技法,以几何纹来呈现,体现出简约大气的风格,也是古代编织的缩影。《寻秩》系列作品的意在探寻民间传统编织者所蕴含的“匠气”精神以及追寻传统编织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对不同编织材料质感的的探索。
个人简介:
姓名:邓铭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王瑞芹教授
作品名称:《意绪》
创作思路:拼布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的表现,更是一个文化研究的载体。《意绪》系列作品将图像叙事与拼布艺术相融合,尝试探索和表达女性的主体性,展现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角色变迁、心理体验以及她们的生活智慧与创造力。同时又运用了一些特殊的图像叙事表现手法,以抽象和现代主义的形式在拼布作品的内容上反应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变迁以及精神文明状态。
个人简介:
姓名:闫慧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王瑞芹教授
作品名称:《思玄》
创作思路:《思玄》以汉代游仙题材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装置艺术重现了汉代游仙场景的壮丽恢弘,以及赋家对超然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或逃避。作品反映出汉代人们对生命、宇宙和宗教信仰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与探索。通过艺术的表达手法,作品试图触及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观的探索,让观众感受到汉代人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
作品名称:《云梦境》
创作思路:《云梦境》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中汲取灵感,这些作品代表了汉赋文学的巅峰和“巨丽”风格。作品通过装置艺术,致力于重现汉赋中描绘的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场景,传达出汉代盛世的宏伟气象。作品不仅注重再现自然景观的壮美,更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通过对宇宙观念的再现,让观众体验到汉代人们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敬畏,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外在景致上,更是对内在精神境界的寄托,反映了汉代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个人简介:
姓名:赵婧琦
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导师:王瑞芹教授


环境艺术设计
03 李砚祖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泗水荟——主题餐饮空间设计》
创作思路:此设计方案位于江苏省境内的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餐厅整体围绕“穿悠悠汴河——看自然人文——品泗洪味道——赏戏舞人生”的交通流线动态展开就餐排布。引入科技材料,让消费者通过与数字技术的互动获得触觉感受,提升消费者对主题餐饮空间的记忆度;同时结合传统材料,形成明快而又具有亲和力的主题空间。深入挖掘泗洪地方文化,寻找与空间相适配的软装陈设元素,结合泗洪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餐饮空间。
个人简介:
姓名:刘珂慧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李砚祖教授
作品名称:《老有所乐——西田小学适老化活动中心改造设计》
创作思路:随着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乡村“空心化”和乡村家庭“空巢化”的问题出现,乡村常住人口老龄化便成为普遍现象,老人不能得到子女的照顾,乡村养老的问题突出。同样,近年来因村镇的学校撤并整合,曾经的乡村学校便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建筑空间的资源浪费,面对闲置空间不能合理的利用问题。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从乡村闲置学校改造的角度出发,以服务于乡村老年人群为主要目标,满足乡村老年人在地养老的愿望,探索闲置学校改造的适老化活动中心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新型乡村养老模式构建,补齐乡村养老服务短板,来提高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个人简介:
姓名:田文鑫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李砚祖教授
04 钟旭东教授工作室作品作品名称:《潭宕重构·矿野文旅一一乌峰顶采石废弃地景观规划设计》
创作思路:对上世纪80年代的矿石开采形成的乌峰顶采石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保育和文旅发掘。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特点,将文旅功能作为其空间优化方向,提出“溯源·构建·体验”三大设计策略。场地设计完全依据现状自然地形,极少的人工干预,以生态修复为基底,将景观营造和艺术乡旅两大理念融入各主题功能空间建构,逐年引入植物,经过若干年治理建设促进废弃地健康修复形成良性循环,添加互动性景现体验设施打造各矿野生态主题空间的功能特色。将乌峰顶片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环境功能产生链接,打造成为西山岛的标志性景区,通过设计赋能为乌峰顶项目获得丰富性、艺术性、生态性、参与性的矿野潭宕体验。
个人简介:
姓名:高玮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钟旭东教授
作品名称:《“江海非遗,魅力通州”南通市百花港公园滨河景观设计》
创作思路:南通市崇山区百花港滨河景观设计力求将地域文化纳入景观设计之中,在以延续历史文化风貌和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为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策略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场地现状,通过地域文化来营造独特的城市魅力,通过结合当地传统艺术、技艺以及民俗习惯等元素,将百花港滨河景观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韵味,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江海非遗,魅力通州”的设计理念。
个人简介:
姓名:黄乙博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钟旭东教授
作品名称:《“大健康”理念下的广场景观设计——以临沂市罗庄区傅庄全民健身广场为例》
创作思路:设计以提升城市广场景观对人身体的健康效应作为出发点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通过分析场地景观构成要素,将“大健康”理念融入生态可持续、健康功能复合、多元艺术与智能技术融合三大城市广场景观实践策略,从而形成临沂市罗庄区傅庄全民健身广场的绿色、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广场景观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人们对当今城市广场景观需求的同时为景观赋予更多的健康复合功能,以期为建设“大健康”理念支持下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优化提供较强的落地性设计实践参考。
个人简介:
姓名:王家豪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钟旭东教授
作品名称:《社区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创作思路:社区公园的设计应坚持人性化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到公园空间布局合理、内部交通便利、满足功能需求与心理需求的公共设施、植物对环境改善的功能性与审美情趣,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人性化公共空间。人性化社区公园设计不仅提升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以此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社区公园环。
个人简介:
姓名:杨谡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钟旭东教授
05 张宁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森林奇遇记”儿童书店空间设计》
创作思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最近儿童“自然缺失症”一度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儿童经历了长达三年时间的与大自然的隔离,儿童“自然缺失症”的表现变的更加明显。因此,笔者设计一个森林主题的未来儿童书店。笔者在确定空间主题为森林之后,以弗雷德里克·曼索特的作品《弗朗西斯森林奇遇记》为设计灵感,将书店空间中的功能区与绘本故事相结合。
个人简介:
姓名:戈焘焘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张宁副教授
作品名称:《苏遇》
创作思路:设计是以宋代文人四雅为设计主线进行的主题餐饮空间设计。将宋代文人意趣和艺术美学以现代设计语言表现,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消费转变,意满足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提供就餐环境。
个人简介:
姓名:刘一明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张宁副教授
作品名称:《云漫餐饮空间设计》
创作思路:餐饮空间外观设计飞鸟展翅欲飞的形态,轻松自由,预示餐厅生意兴隆。设计有层次感、落差感,有楼梯有坡道,通过楼梯链接,从线条来说有直线曲线,蜿蜒曲折。建筑南侧为湖面,北侧为绿地,合理利用场地,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全面利用景观。立面采用大面积通透落地窗,使室内外空间联系,同时置入多元素功能空间,使餐厅更具生活性,场景更加多元丰富。室内陈设布置也是以闲适风格为主,贯彻休闲观湖主题。
个人简介:
姓名:赵畅
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张宁副教授



THE
END
欢迎关注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2021级美术学院研究生
图文审核:蔡芝竖、焦雨蒙
海报设计:焦    健
图文编辑:葛    谱、王    宁、董广龙
               郭玉洁、李    耐、翟智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师范大学2024年环艺研究生毕业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