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设计理论
适用专业方向:
140300设计学
01设计历史与理论
02环境设计研究
03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04工业设计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失蜡法。
答:又叫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春秋晚期已经出现,战国秦汉时期已较多见,以后历代都见。这种工艺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烘烤后黄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汁,待其冷却,铸成铜器。与范铸法相比,器物无范痕,也无垫片痕、有耳、足、鋬内无范土。 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和鼎表面的兽头及足、耳等附件,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出的尊盘等都是用失蜡法铸成的。
2、简述走向新建筑。
答:1920年代,工业和技术的革新使建筑摆脱了传统建造模式的束缚,也使建筑师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借助材料的优势表现自己。“功能主义之父”勒·柯布西耶在此时期提出了他最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并在1923年将其收录在论文集Vers une architecture中,从此“走向新建筑”的时代。
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1.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3.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4.横向长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5.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独立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三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不同的住宅建筑。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3、简述混沌理论。
答:混沌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界,按照通俗的解释混沌理论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加复杂,而恰恰是为了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哈佛大学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1980出版了《自然的实用几何学》。
影响:混沌的思维方式能给人提供更为丰富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的概念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为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秩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对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方面。
4、简述族群批评。
答:族群批评是消费者自我无意识的反映。族群批评这一形式被公司的市场机构高度重视,他们所做的广告分析、市场定性、定量研究,都是以消费者的族群批评为研究框架,通过对个体意见的统计归纳,达到对族群特征最准确、最适时的把握,使自己的产品在设计更新上更好地迎合族群批评。事先了解族群批评是设计成功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产品必须主动地选择它的批评者,使自己跻身于特定的群体之中。
5、简述阿尔瓦·阿尔托。
答:20世纪30年代芬兰颇有影响的设计师,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的家具著称。他代表了与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不同的方向,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 探索出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奠定了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理论基础。
他热衷于使用木料,因为他认为木料本身具有与人相同的地方——自然性的、温情的。复杂的木结构、高度统一的风格是其典型设计特征。他善于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既优雅又不牺牲其舒适性。他使用的材料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这推动了国际家具设计的“软”趋势预示了 “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在于他的设计的人文主义原则。代表设计作品有芬兰萨纳萨诸市政厅、伊马特拉教堂。
6、简述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
答: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对于这门学科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系统内的其他因素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将研究所得的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应用到设计中去,以期优化人类行为以及提高系统的总体表现。
人机工程学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于影响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如人的活动能力、行为特征、动机和反应等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以系统的方式引入设计过程,为设计提供依据,以求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和其他系统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保障安全、效率和最佳表现。
人机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的关系·人机工程学的目的: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始阶段、一战到二战的转变阶段和二战后的深入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发展,为设计的提供更加合理科学的依据,促进设计的进步;同时,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舒适感、体验感。
二、论述题
已有 2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6 金币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赞一哒 适用专业方向:
140300设计学
01设计历史与理论
02环境设计研究
03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04工业设计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失蜡法。
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655设计理论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655设计理论真题

答:又叫熔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春秋晚期已经出现,战国秦汉时期已较多见,以后历代都见。这种工艺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做成铸型。烘烤后黄蜡熔化流出,形成型腔,用以浇铸铜汁,待其冷却,铸成铜器。与范铸法相比,器物无范痕,也无垫片痕、有耳、足、鋬内无范土。 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禁和鼎表面的兽头及足、耳等附件,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出的尊盘等都是用失蜡法铸成的。
2、简述走向新建筑。
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655设计理论真题

答:1920年代,工业和技术的革新使建筑摆脱了传统建造模式的束缚,也使建筑师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借助材料的优势表现自己。“功能主义之父”勒·柯布西耶在此时期提出了他最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并在1923年将其收录在论文集Vers une architecture中,从此“走向新建筑”的时代。
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1.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3.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4.横向长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5.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独立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三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不同的住宅建筑。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3、简述混沌理论。
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655设计理论真题

答:混沌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界,按照通俗的解释混沌理论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加复杂,而恰恰是为了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哈佛大学科学家曼德尔布罗特1980出版了《自然的实用几何学》。
影响:混沌的思维方式能给人提供更为丰富的观念。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的概念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为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秩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对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方面。
4、简述族群批评。
答:族群批评是消费者自我无意识的反映。族群批评这一形式被公司的市场机构高度重视,他们所做的广告分析、市场定性、定量研究,都是以消费者的族群批评为研究框架,通过对个体意见的统计归纳,达到对族群特征最准确、最适时的把握,使自己的产品在设计更新上更好地迎合族群批评。事先了解族群批评是设计成功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产品必须主动地选择它的批评者,使自己跻身于特定的群体之中。
5、简述阿尔瓦·阿尔托。
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655设计理论真题

答:20世纪30年代芬兰颇有影响的设计师,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用工业化生产方法来制造低成本但设计精良的家具著称。他代表了与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不同的方向,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 探索出一条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奠定了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理论基础。
他热衷于使用木料,因为他认为木料本身具有与人相同的地方——自然性的、温情的。复杂的木结构、高度统一的风格是其典型设计特征。他善于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既优雅又不牺牲其舒适性。他使用的材料不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这推动了国际家具设计的“软”趋势预示了 “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在于他的设计的人文主义原则。代表设计作品有芬兰萨纳萨诸市政厅、伊马特拉教堂。
6、简述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
中国矿业大学2024年655设计理论真题

答: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对于这门学科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系统内的其他因素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将研究所得的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应用到设计中去,以期优化人类行为以及提高系统的总体表现。
人机工程学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于影响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如人的活动能力、行为特征、动机和反应等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以系统的方式引入设计过程,为设计提供依据,以求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和其他系统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保障安全、效率和最佳表现。
人机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的关系·人机工程学的目的: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始阶段、一战到二战的转变阶段和二战后的深入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发展,为设计的提供更加合理科学的依据,促进设计的进步;同时,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舒适感、体验感。
二、论述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