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4-4-26 11:54:10

654设计历史及理论

适用专业方向:
设计学(140300)
(01)环境设计研究
(02)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
(03)视觉与插画设计研究

艺术(135700)
(01)环境设计
(02)交互媒体设计
(03)视觉传达设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高迪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吸取了东方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结合自然形式,精心研究着他独创的塑性建筑。高迪的设计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哥特式和新艺术风格混合的风格,以及有机风格。其代表作有文森公寓、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

2.德莱弗斯
亨利·德莱弗斯是美国有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家之一,起初从事舞台设计,1929年转向工业设计,设计生涯与美国的贝尔电话公司紧密相连,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德莱弗斯的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因而他开始发展人体工程学数据。1961年他出版了著作《人体度量》,为设计界奠定人体工程学这门科目。其设计风格简朴直率、功能良好、易清洁、具有美的外观和美的触觉。

3.唐锦
唐锦又称纬锦,采用了由西方传来的纬线起花的技术,以一组经线和两组或多组纬线交织而成锦。随着重型打纬机的出现和多色大花的需要,入唐后唐锦逐渐占据优势,能够织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花纹和宽幅的织物。唐锦大多色彩华丽、花纹精美,走出了汉魏的“稚拙”。从唐代起,汉锦逐渐被唐锦取代。

4.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种类型,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视觉传达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影视设计等类型。

5.机器美学
机器美学是由柯布西耶在1920—1930年之间提出的审美观念,“房屋是居住的机器”是为经典阐述。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的附加装饰。在机器美学被实际应用到机器本身之前,首先在建筑和一些实用艺术品上得到体现。

6.设计的艺术手法
设计的艺术手法包括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等几种。借用是指在设计中借用艺术创作风格、技巧等。解构是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词语、纹样、标识、单行、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储备,有待重新设计。装饰是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最传统又是最常用的方法。参照的核心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创造是设计艺术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其他四种方法的基础。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科技进步对设计方式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设计中的渗透越来越显著,特别是计算机进入到了设计领域,引起了设计方式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划时代变革。
物质设计因前工业时代的发展而诞生,其设计方向偏重于物质上的设计,设计的形式与功能都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其具有直接性、实用性、具象性等特点。随着社会进入到后工业时期之后,一个所谓的“信息社会”悄然而至。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的反映。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而微电子技术最先得益于20世纪40年代末晶体管的发明。晶体管使电子装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从而为后来的自动化小批量以及在信息处理中起关键作用的计算机开辟了道路。继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建立与扩张,设计进入到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迈进了“数字化”的设计时代。非物质设计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非物质对设计冲击表现为设计内容的数字化,设计形式的虚拟化、设计过程的无纸化以及设计服务的个性化等特征。
从根本上而言,非物质设计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统合而在设计领域得以展现的东西。从理论上而言,非物质的设计方式又是对物质设计方式的一种超越。当代科技的发展,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2.简述产品设计的审美性。
产品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产品设计是为人类的使用进行的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其中,审美性是产品设计的基本之一。
产品除了要提供给人们物质功能的便利外,还要给人们带来精神方面的享受。故一件产品除了经济、实用外,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与习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在形态上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现实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满足大众需要的物品,因而产品的审美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的审美,只有具备大众普遍性的审美情调才能实现其审美性。产品的审美,往往通过新颖性和简洁性来体现,而不是依靠过多的装饰才成为美,它必须是满足功能基础上的美好的形体本身。求新求美的具体实践手段离不开形式美的创造,这就需要用形式美法则、用造型法则进行艺术性的创新。
在当代社会,美的标准也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审美法则,市场审美趣味、科技美的介入,导致在产品设计外观特殊性需要综合市场、技术、人文多方面因素来创造内外和谐积极健康、亲切灵动的一种设计行为。

3.简述环境设计的类型。
环境设计又称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为社会公众创造更好的生存、生活、发展环境为目的的整体设计,是营造理想生存空间的设计行为和设计方法,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环境设计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发展进行综合的规划部署,以创造出满足城市居民共同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研究和计划城市发展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拟定各类建设的规模、标准和用地要求,制定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区域规划和布局,以及城市的形态和风貌等。
第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指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建筑不单纯是艺术创作,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工程,而是两者密切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具有时空感、技术性、艺术性、与自然环境不可分离的特征。
第三、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它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第四、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又称为室外设计,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维护的科学与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第五、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和室内设计、室外设计的范围重合。但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体是公共艺术品的创作和陈设。
上述五类是环境设计的传统分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界对环境设计类型的划分也不断发生变化。

4.简述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莫里斯的主张及代表作。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理论先锋为约翰·拉斯金;实践先锋为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的主要设计主张为以下七点:第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第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第三,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第四,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第五,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第六,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第七,建筑设计上强调功能为主,以及统一的设计原则,主张就地取材。
莫里斯的的设计清新自然、简洁,以功能为主,代表性的设计实践作品有与菲利普·韦伯共同设计的红屋,书籍装帧设计《桥沙集》等。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突出展现了莫里斯的设计主张,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他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
整体来看,莫里斯的设计思想矛盾,一方面主张民主的社会理想,另一个方面他的设计越来越昂贵和复杂,无法为大众所拥有。在理论上他有乌托邦式的情结,在实践上又不得不与英国工业化的现实相适应,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是激进的、传统的、浪漫的设计改革先驱。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已有 1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 金币 才能浏览 购买主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地质大学2024年654设计历史及理论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