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s 发表于 2024-1-10 14:00:58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年733艺术理论真题

一、名称解释(10分)
1.莲鹤方壶
立鹤方壶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器身厚实凝重,饰繁密的蟠螭纹,顶盖饰一周锁空莲瓣,中间塑一昂首展翅的仙鹤,仙鹤造型舒展灵动,与凝重的器身形成反差,顿添生气活力。莲鹤方壶的铸造工艺精湛,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新发展。其造型和装饰艺术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表现出中原与楚文化的交融。

2.张家样
张僧繇,活跃于南朝萧梁,是梁武帝最器重的佛像画家。他的佛画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张家样”,与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同为古代寺庙壁画中影响较大的样式。其绘画吸取了一些外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据文献记载,他曾用天竺(今印度)的凹凸画法在建康一乘寺绘制壁画,所绘物象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以致该寺又被称为凹凸寺。张僧繇也擅长人物画,具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所绘画像能达到“对之如面”的境地。其绘画手法非常洗练,“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是一种与顾恺之、陆探微“密体”风格相异的“疏体”画风。

3.八五新潮
八五新潮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运动,是指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发生的一场广泛的艺术变革运动。这场运动以创新、实验和探索为主旨,旨在打破传统艺术的束缚,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八五新潮时期,中国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和技法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包括抽象表现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多种流派。他们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对传统观念进行反思和质疑,追求自我表达和自由的创作形式。
这场运动在中国的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规范和审美标准,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艺术家在八五新潮时期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4.黄公望
黄公望为元代著名山水画家,能诗,又擅画山水,在作品中常表露遁世思想及文人情趣。与倪瓒、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
山水上黄公望承袭了赵氏水墨简率一体的山水,并创造了浅绛山水(一种以水墨为主略施浅赭及墨青的表现形式),以浑厚苍简的笔墨画江浙山川。他的逸笔、士人家风之论正是赵孟fu艺术主张的发挥。此外,他的山水画还吸收了董源、巨然的画风。其作品早年笔墨严谨,风格秀润;晚年追求神采,不重形似,用笔简练精到,用墨浓淡兼施,画面深远苍茫,浑厚华滋,气势雄浑且不乏清秀。董、巨一派山水画之所以跃居画坛主流地位,黄公望对其的推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5.林泉高致
①、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拾遗、画记六篇。
②、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欣赏能“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满足他们的精神的追求。
③、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各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态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④、强调画“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主张山水画家应“所养欲扩充”,“所经众多,所览淳熟,所取精粹”,在文化、生活、传统、技巧各方面有全面的修养。
⑤、画论中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多方面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其中如“三远”、“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等都是很精彩的论述。


二、简答题(15分)
1.马家窑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马家窑文化彩陶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马家窑文化是以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四种类型:
1.石岭下类型
彩陶纹饰大致分几何和动物纹两种,多为黑色彩绘。几何纹有单线或多线平行条纹、波浪纹、锯齿纹、叶形纹等;动物纹有鲵n1鱼以及各种不同姿态的鸟纹。
2.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构图繁密,回旋多变。以旋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
代表作品: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纹盆》描绘了先民们的一个生活场景。在彩陶内沿的上部用平涂的手法画出三组15个手拉着手舞蹈的人。由于是平涂的手法,所以头部取正侧面,两腿交叉分开,使图像不致呆板;加上头饰和尾饰分别摆向不同的方向,很容易使人感到舞蹈的动感和韵律。看着这件作品,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几千年前的原始人拥围着欢腾舞蹈的场面。
3.半山类型
半山:半山类型彩陶器型最有特点的是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形象浑厚,稳重大方,彩绘以黑为主,黑红兼用的也颇多。装饰纹样大都是各式各样的几何纹,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螺旋形纹。
4.马厂类型
纹饰一般显得粗犷简约。最具特色的纹样是大圆圈纹、卷曲纹、勾连纹和蛙形纹。

2、阎立本《步辇图》画面风格及其内容。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而著称。
画面风格方面,阎立本采用了唐代典型的“线描”技法,线条流畅、圆润,富有动感。画面的色彩沉着而富有层次感,给人以厚重的感觉。整体上,画面风格典雅、庄重,充满盛唐气象。
内容上,《步辇图》表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画面中央是唐太宗端坐于步辇之上,面容威严而庄重。周围是围绕的官员和吐蕃使者,他们的表情和姿态都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在画面上方,还有侍女和宫女在左右两侧,形象优美,展现出盛唐时期宫廷生活的繁华和富丽。
整个画面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展现出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画面也深刻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政治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3、元青花瓷与釉里红的艺术特色。
元青花瓷与釉里红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元青花瓷的特色在于其钴蓝色彩的青花绘画装饰,它与洁白的瓷质底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清新、雅致的美感。其绘画线条流畅,构图严谨,题材广泛,既描绘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等自然景象,又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青花瓷的釉质透亮,白中泛青,色彩鲜艳,富有层次感,使得青花瓷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釉里红则是元代瓷器中的另一大特色,其红色绘画装饰与青花瓷的钴蓝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热烈、豪放的感觉。釉里红的色彩鲜艳,红中带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绘画风格粗犷、豪放,题材多以山水、花卉、鸟兽等为主,表现了元代瓷器艺术的独特风格。
总的来说,元青花瓷与釉里红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绘画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卓越成就。它们不仅代表了元代瓷器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对后世瓷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画面风格及其内容。
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是一幅五代时期的绢本设色画,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会棋的情景。
画面风格方面,周文矩采用了“战笔”法,线条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给人以精细、婉约的感觉。整幅作品构思奇巧,画中有画,能以纵深感增添画面的情趣。
在内容上,该图描绘了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的情景。其中,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逖。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右,妻子将他刚刚摘下的乌帽托在手中,男子面前陈放着酒具,另有炭盆一口。床榻另一面有二婢女在铺床,远处一婢女抱被褥而来。屏风上又画有一扇山水小屏风,内外共两个屏风,故画名曰“重屏”。


二、论述题(40分)
1、论述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
徐悲鸿和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深受西方艺术影响,强调绘画的写实性和技法性。他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现实,服务于社会,而不是纯粹的个人情感表达。因此,他的作品多以现实题材为主,通过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结构,表现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和质感。
在美术教育方面,徐悲鸿强调基础技法的训练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他主张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文化素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他认为,艺术应该超越现实,追求更高的境界和审美价值。因此,他的作品多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通过自由的笔触和简练的结构,表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和美感。
在美术教育方面,林风眠强调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他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因此,他主张通过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
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气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差异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他们都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服务性。徐悲鸿主张艺术应该反映现实和服务社会,而林风眠也认为艺术应该超越现实,追求更高的境界和审美价值。其次,他们都注重基础技法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徐悲鸿强调基础技法的训练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林风眠也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他们都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创作和美术教育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林风眠也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崛起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徐悲鸿和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们的艺术主张和美术教育思想各有特色,但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徐悲鸿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林风眠的表现主义风格都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瑰宝,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观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年733艺术理论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