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模拟卷(四)
选择题(10题,共20分)1【多选】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大体可分为哪几类?
A 红陶
B 黑陶
C 灰陶D 青陶解析: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大体有红、灰、黑、白之分,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答案:ABC
2【单选】西周青铜器出现的新风貌的特征为:A 丰富博大B 威严诡异C 清新华丽D 严整规矩解析:西周工艺美术仍以青铜器为代表,起初,它们还延续了商晚期的威严诡异,但到中期,严整规矩的新风貌已经确立。答案:D
3【单选】中国的丝绸起源于哪一时期?A 夏商之交B 新石器时代C 西周早期D 春秋战国解析:中国的丝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于河南荥阳的青台村、浙江湖州的钱山漾,分别发现了约公元前3500年和前2750年的物证。答案:B
4【多选】《蜀锦谱》是研究中国纺织史、特别是丝绸艺术史的珍贵文献,它的作者是:A 费著B 窦师纶C 杨茂D 黄道婆解析:《蜀锦谱》由费著撰于元代。全文约900字,是研究中国纺织史、特别是丝绸艺术史的珍贵文献。答案:A
5【单选】龙泉窑瓷史可上溯到哪一时期? A 西晋B 北朝C 南朝D 五代解析:龙泉窑瓷史可上溯到南朝,龙泉古属处州,古人常称当地瓷为“处州窑”。答案:C
6【单选】宋代,刻丝技艺东传,旱地最早的著名刻丝产地是:A 定州 B 幽州 C 扬州D 苏州解析:宋代,刻丝技艺东传。定州是汉地最早的著名刻丝产地,这应与回鹘人的迁徙有关(《松漠记闻》卷上)。答案:A
7【单选】通经断纬的技艺最早出现于刻毛,从何时起,中国的西北民族把这种技艺用于丝织?A 西汉 B 北宋C 唐代D 东晋解析:在新疆,已发现几批时代相当于汉的西方刻毛。唐前期,中国的西北民族把这种技艺用于丝织。这样,对通经断纬的技艺就可勾勒为:先西方,后中国;先刻毛,后刻丝。答案:C
8【单选】我国现存最早的玉器专著是:A 《闲居录》 B 《至正直记·玛瑙缠丝》C 《古玉图》D 《山居新话》解析:士大夫不仅佩玉,又常常把玩、议论玉器,朱德润还编撰了现存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古玉图》。答案:C
9【单选】进入战国,诸子学说各异,但关注的对象都变更为:A 神鬼世界B 人间事物C 宗法等级D 礼仪制度解析:从春秋晚期孔丘私家讲学起,社会思想开始活跃,进入战国,诸子继起,百家争鸣。诸子学说各异,但讨论的核心已经不再是神鬼世界,关注的对象都包含着人间事物。答案:B
10【单选】植物纹出现较多的最早时代应是: A 三国初期B 西汉后期C 两晋中期D 南北朝后期解析:在装饰艺术史上,南北朝后期地位重要,是植物纹出现较多的最早时代。仅在阿斯塔那丝绸中,它们可以是联珠纹织物的辅助纹饰,可以同鸟兽结合,更可以作为装饰主题。答案:D
名词解释( 5题,共40分)
1【名词解释】雕漆参考答案: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雕漆最为著名。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两百层,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2【名词解释】金银箔贴花
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漆器装饰工艺,金银薄贴花是将镂刻成图形的金银薄片贴附在装饰区,常再涂几道与底色相同的大漆,令贴花与漆面平齐,干后,打磨掉金银薄上的漆。它出现于西汉早期,西汉中期开始逐渐增多。此法汉称“金薄”,唐代发展为金银平脱。
3【名词解释】缭绫
参考答案:
倘若绫有过黄金时代,那它一定在唐。在上贡丝绸中,绫数量最多、品类最繁。唐后期,越州、润州等地的缭绫最名贵。缭绫极细柔,织造极费工,纹彩往往高贵,其中的玄鹅、天马、掬豹、盘绦等更是唐后期的御用纹饰。在法门寺,获得过“土红色研光绫”,它在平纹地上起斜纹花,每平方厘米有经丝74根,纬丝28根,厚仅0.05毫米,织成后,曾经碾砑,故丝线扁平,几乎填满织物孔隙,使其光滑如纸,相信它就是缭绫。
4【名词解释】刻丝参考答案:刻丝,亦做克丝、缂丝等。其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纬,做法为把本色经丝挣在织机上,用小梭将各色纬丝按轮廓逐块织成花纹,纬丝并不贯穿幅面,因为图案逐块织就,花纹轮廓处都要回纬,故花纹轮廓若与经线重合,便因回纬拉出窄窄的间隙,有如刀刻。通经断纬的技艺应起源于古埃及。在新疆,已发现几批时代相当于汉的西方刻毛。唐前期,中国的西北民族把这种技艺用于丝织。这样,对通经断纬的技艺就可勾勒为:先西方,后中国;先刻毛,后刻丝。
5【名词解释】皮囊壶
参考答案:
契丹族特有的陶瓷器。皮囊壶曾称“鸡冠壶”“马镫壶”,这是由于其某种类型略似鸡冠或马镫,但称“皮囊壶”更有道理,因为它们总在模仿游牧民族的皮质容器,连细节也不放过,如皮条、皮扣、皮绳、皮页等形象一再出现,甚至会仿出将皮页缝合成囊的针脚。它有五种类型:扁身单孔、扁身环梁、圆身环梁、矮身横梁。最后一种已见于唐,还发现在更晚时代的南方,前四种的排列则按时序,大体从辽早期到辽中期。演进的趋势为,提系部分由孔而梁,器身由扁而圆。孔宜扎系、梁利提拎,扁宜贴体,圆利陈放。造型的演进体现的正是契丹民族的生活由迁徙到半定居的转变。
简答题(2题,共30分)
1【简答】战国时期的漆器面貌参考答案:战国时代,髹造逐渐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益精良。从日用器皿到陈设品,从乐器到武器,从车马器到葬具,常常以漆器为之,胎质有木、皮和竹等。此时的器形已很丰富,包括乐器、家具等,数量更多,种类更繁的是容器,奁、卮、豆、盒、杯、壶、樽、盘等尤其多见,每种之内,还各有多种形式。造型或灵动、或雄浑,或写实、或夸张,更富雕刻之美。装饰以彩绘为主,色彩明快,效果强烈。黑漆地上绘红花尤其常见,而以多色彩漆绘画图案的也不鲜见。题材以动物纹居多,龙、凤、虎、鹿、鸟、蛇、怪兽之类所在多有,菱形、圆点、圆圈、直线、方格等几何纹也不可谓少。难得一见的人物题材则或描绘时代生活,或表现神话传说。繁满严密的彩绘尤具时代特征,但构图无论繁简,均极富装饰韵味。战国中期始,漆器与金工结合,一些漆器加环、足、铺首衔环等铜构件,晚期,又出现了在饮器等上以铜箍加固的做法,这当然具有功能意义,但也能造成对比的视觉效果。
2【简答】唐代丝绸
参考答案:
唐代的纺织业极为发达,丝绸最得统治集团重视,对其生产的管理也最严格。两京之外,益州、扬州、定州是三个最著名的丝织中心,吴越则从唐后期开始繁。在唐少府监织染署下,分25作,其中,织纴(rèn)10作:布、绢、絁(shī)、纱、绫、罗、锦、绮(qǐ)、繝(jiàn)、褐;组级5作:组、绶、绦、绳、绥(suí);线4作:(chóu)、线、弦、网;练染6作:青、绛、黄、白、皂、紫。生产的专门化和分工的精密化,唐代仅见。唐风奢靡,政府常要禁断高档工艺品以肃世风,所禁常有靡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禁断某些品种,而在丝绸,又常常加上纹样。如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禁织成等品种和锦、绮、罗的龙凤、禽兽等纹样。其实,抑奢仅为目的之一,重要的还有维护等级制度。岂能以织造的混乱、穿着的随意,破坏了君臣的纲纪。
论述题(1题,共60分)
【论述】简述唐代金银器的本土化演进(客观性论述)
参考答案:
中国的金银器皿到唐代开始发达,这既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但更有中国自身的因素。游牧民族对贵金属素有偏好,而李唐统治集团同游牧民族的联系太深太多。唐前期,不少金银器的造型同西方大有亲缘,如胡瓶、八曲长杯、高足杯、把杯等。盛唐时代,金银器造型的中国化便已启动,因此,即令洋味十足的器物也常有别于其西方的楷模。到唐后期,华夏特点日益明确,高足杯的演变是很好的例子。从公元8世纪起,金银器造型仿莲荷的风气日益兴盛。这时,陶瓷盘碗等也常做成花形口、花瓣身,但陶瓷烧造会变形,而金银器打造绝无变形之虞,因此,其造型仿莲荷更能体现花卉形象地位的上升。唐代金银器的装饰技法以捶揲和錾刻居多。捶揲即以锤子之类从背面敲打,敲出的可是器形,也能是图案,图案似浅浮雕,由边缘向中央逐渐“隐起”。錾刻即以凿子之类在正面凿出图案,图案是纤细的阴线,唐称“钑(sà)花”等。捶揲是西方金银器主要的成纹手段,錾刻是中国碑碣等的传统装饰技法。应当同技艺的来源相联系,捶揲图案多具西域风,錾刻图案每为中国风。捶揲较多应用在前期,时代愈晚,地位愈低,西域风也在不断衰减。相反,前期已经常见的錾刻地位愈形重要,即令在含捶揲的图案上,錾刻也越发细密,往往不甘为辅饰。令金银器装饰有浮雕感的方法还有浇铸。在制作中,浇铸的主纹与造型一道完成,这种器物常也具西域风,如何家村窖藏中的八棱把杯。镂空技法也常运用于银器,以它制作的器物有香囊,还有笼子。在法门寺,出土了很精美镂空银笼。笼子还有以银丝编结的,编结贵金属丝的技法时称“结条”。由于等级的限制和材质的贵重,以及黄金材质颇软,不大适宜制作器皿,故历来金质器皿少,银质器皿多。唐代金质器皿虽数量无多,但因其尊贵,故不仅制作格外考究,装饰方法有时也很特殊,如镶嵌珠宝。唐代银器往往鎏金,鎏金有两种形式,一为通体鎏金,唐称“金涂”等;一为主要装饰部位鎏金,即唐代常见的金花银器。通体鎏金虽然金光灿灿,但效果单调。金花银器则金黄银白,效果极华丽,在迷恋彩色的唐代,无疑更典型。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题材最丰富,人物、飞禽、走兽、龙鱼、蜂蝶、花卉、树石、几何等一应俱全。尽管不少装饰题材受西方影响,但西方姻缘少于造型,哪怕是在洋风弥漫的前期。前期的人物题材主要是狩猎纹和伎乐纹,取材自帝王权贵的生活,不少人物还作胡相,到后期,人物图案明显减少,大多为古代故事及世俗化的童子。动物纹里,前期以走兽做主题的较常见,还几见带有浓郁西方情调的翼兽,而风凰、孔雀、鸳鸯、鸿雁等中国风的禽鸟纹样则日形重要,到晚唐,已成动物纹的主流。即令在前期金银器上,花卉纹也运用极多。前期,一些花卉和西方艺术联系密切,如忍冬、石榴花、葡萄等。后期,花卉以莲荷与牡丹居多。花卉纹变化很多,有折枝、缠枝,有或扁或圆的团花,还有庄重富丽的宝相花。前期的金银器的制作以北方地区为优,到后期,南方的水平则不低于宫廷、官府作坊。前期的水平大大高过后期,不仅制作更加精美,那种富丽堂皇的气派也令后期无法企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