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有话说 发表于 2023-12-8 22:01:14

设计学概论模拟卷(一)

选择题(10题,共20分)
1【单选】沃尔夫林在艺术史研究上提出的最重要的观点是:
A “无名的风格史”
B “纯形式”形式主义
C “有意味的形式”D “现代风格”解析:沃尔夫林“无名的风格史”;弗莱《视觉与设计》(1920)“纯形式”;贝尔《艺术》(1914)“有意味的形式”答案: A
2【单选】美国工业设计师德莱福斯所著书中探讨人体工程学的插图,这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理论,他的著作名为:A 《设计家的系统方式》B 《设计程序的结构》C《为人设计》D 《地平线》解析:英国的阿彻:《设计家的系统方式》(1965)和《设计程序的结构》(1968)将系统方法引进设计。阿彻正是试图打破传统的设计步骤,使设计过程更为简化和容易理解。美国工业设计师德莱福斯所著《为人设计》;格迪斯:《地平线》(1932),大力赞扬机器时代。答案: C
3【多选】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现存最早的设计理论,主要有:A 《营造法式》B 《墨子》C 《庄子》D 《考工记》    解析: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现存最早的设计理论,主要有《周礼·冬官·考工记》、《墨子》和《庄子》。《营造法式》宋代李诫。答案:BCD

4【单选】茛苕叶饰的程式化源于:    A 缠枝花纹    B 棕叶饰    C 几何纹饰D 螺旋纹饰    解析:始于公元前5世纪晚期的古典时期希腊艺术中的茛苕叶饰,其程式化则源于棕叶饰。答案: B

5【单选】对工业革命经济内涵首次分析的著作是:A 《博弈论》B 《国富论》    C 《资本论》D 《革命论》解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对工业革命经济内涵的首次分析,他指出了在劳动力、生产和销售方面会发生的变化。答案: B
6【单选】“媚俗风格中的“媚俗”,指的是:A 没有确定规则的设计B 没有真正用途的物品C 某种特定设计和情感逗趣D 不恰当和夸张的风格解析:“媚俗”指没有真正用途的物品——装饰品、旅游纪念品和一般小摆设,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词汇。答案: B   
7【单选】“新设计”,或名“新平面设计”或“新浪潮”,始于:    A 20世纪60年代B 20世纪7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解析: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的衰退这些运动失去了活力,但80年代又迎来了“新设计”,或名“新平面设计”或“新浪潮”,而且理论上更成熟坚实。答案: C
8【多选】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有:A 著书立说B 改革运动C 国际博览会D 族群批评解析:设计批评有两种特殊方式-国际博览会和族群批评。答案: CD
9【单选】《走向新建筑》的作者是?A 奥斯卡·尼迈耶B 勒·柯布西耶C 欧文·琼斯D 扎哈·哈迪德解析:在他闻名世界的著作《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中,勒柯布西耶提倡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他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形式。答案: B
10【多选】二战后,为了适应消费的要求,设计的改变有:A 设计的多元化B 生产的多样化C 生产的小批量D 设计的从众性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生产的小批量多样化,都是为了适应消费的要求。答案: ABC

名词解释( 5题,共40分)
1【名词解释】《美的分析》参考答案: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作为画家的荷加斯敏锐地意识到罗可可风格的意义,并提出了线条的曲线美特征,而且对线条的组合作出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此外,荷加斯还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荷加斯指出:“一切由所谓波浪线、蛇形线组成的物体都能给人的眼睛以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从而产生心理乐趣。”我们今天所谓的“曲线美”正源于此。
2【名词解释】缂丝   
参考答案:宋代织锦出现了新的特色,称宋锦。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缂丝,缂丝又称刻丝、克丝、兢丝等,它所用的“通经断纬”法,可以织出非常逼真的绘画或书法效果,表现出“书画织物化或织物书画化”的特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3【名词解释】绿色设计
参考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设计首先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60年代时,嬉皮士理想主义和反工业化的态度在青年中流行,然而这些观点在当时被视为少数族群的怪异思想。到了80年代末,环保的问题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绿色政治大获全胜。整个工业界确立了法律条令,意在遏制污染和对大面积自然资源如热带雨林的破坏,控制滥用杀虫剂。

4【名词解释】《畴人传》
参考答案:“畴人”在古代中国指的是从事天文、历法、仪器、星占等术业的人,“畴人”所从事的术业多为子承父业。阮元撰《畴人传》历时四年,书中记录自上古至乾隆末年的243位天文、历法、算学家,另有37位西洋学者。内容涉及历代天文、历法、推算资料、论天学说、仪器制度以及算学等方面。星占之学则未予收入。《畴人传》的刊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设计师传记。

5【名词解释】泰勒主义
参考答案: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创造的一套测定时间和研究动作工作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在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流行 其基本内容和原则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工人,按照劳动特点提出对工人的要求,定出生产规程及劳动定额; 实行差别工资制,不同标准使用不同工资率,达到标准者奖,未达到标准者罚,实行职能式管理,建立职能工长制,按科学管理原理指挥生产,实行“倒补原则”,将权力尽可能分散到下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分工合作。


简答题(2题,共30分)
1【简答】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是如何发展的?参考答案:(一)礼器功能
在商代,青铜器的设计更多地体现出它们所在的社会的礼仪制度。这种礼制的意义通过青铜器的形制和装饰意图表达出来。上层社会的统治需要、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商周青铜器中的大部分日常器具,都更多地作为礼器而存在,常被应用于祭祀、宴会和入葬等礼仪场合。礼器的体积大小不等,形状各式各样。这些青铜制品的表面均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形花纹和许多真实或想象的动物图案。这一类礼器的设计,大都造型威严,纹饰丰富,制作精美,通常以抽象和半抽象的动物纹样为主要装饰。由于商代的统治者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礼器的设计充满了神秘和威慑的色彩。西周早期承袭了商代的风格,中期以后,设计风格开始反映周代统治者“礼治”的需要,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了固定的规格,纹饰趋向简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韵律感的窃曲纹,有的还有很长的铭文。
(二)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的设计,是青铜器设计不可或缺的方面。按照器物的用途和性质归类,不同类型的青铜器物遵循实用原则进行设计。例如,当时的青铜农具或生产工具都因其用途的不同,而在造型设计以及材料、铸造上会有所不同。又如酒器中爵的造型不仅有便于提取的銎和口缘的两柱,而且设计有三根立足使之便于加热温酒。这些精巧的造型,无不体现出工匠在青铜器实用功能设计上的巧妙构思。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旧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而成为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具。按照器物的用途和性质归类,青铜器的不同类型的器物都遵循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造型设计由原来的厚重威严转变为轻灵奇巧,纹饰设计手法由抽象趋向写实。纹饰内容由神秘变得易于理解,还出现了宴乐、射猎、战争等新的纹饰题材。

2【简答】哥特式建筑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或称尖拱券、尖券)和肋架拱顶,但它们都不是哥特式建筑师的发明。不过,为了取得非物质化的效果,哥特式的建筑师对尖券和肋架拱顶这种既有的结构技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尖拱的拱肋构成了哥特式教堂的基本承重骨架,在肋拱之间填以轻薄的石片,便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轻盈的拱顶可以由细而高的支柱来支撑,厚重的墙壁不再需要,配以成片的花饰窗格,其光影缭绕的神圣性远远强于罗马式建筑室内的装饰壁画;石材的向下坠重感消失,建筑高高升起。建筑室内外的所有水平线都被尖尖的、垂直的建筑构件打破,所有空间都以向上升起的视觉效果得到统一。后来,哥特式建筑师还设计了飞扶垛,它们环绕着教堂室外的建筑主体,凌空飞跨于侧堂之上,以支撑中殿的拱顶结构。在哥特式后期,这种具有实际功能的构件也用雕刻与小尖塔装饰起来,与其他部分一道形成向上飞腾的整体效果。


论述题(1题,共60分)
【论述】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从19世纪开始的,它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什么?(客观性论述)
参考答案:从19世纪开始的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分为:以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和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
(一)以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人物是欧文·琼斯和克里斯多弗·德雷瑟。
1.欧文·琼斯:欧文·琼斯《装饰的基本原理》给装饰设计理论界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认为:“美的实质是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作为一个功能主义者,琼斯所要强调的就是: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2.克里斯多弗·德雷瑟:琼斯的学生。在教学中他一直倡导将几何方式引入设计,所写的论著包括《装饰设计的艺术》、《装饰设计的原则》、《日本:其建筑、美术与美术工艺》和《现代装饰》。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对自然形态装饰的研究。德雷瑟结合工业生产和新瞬牧希丛性地将简单的几何形式引入设计。
(二)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的反响。代表人物奥古斯塔斯·皮金、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1.奥古斯塔斯·皮金: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2.约翰·拉斯金: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激烈。他所著的《建筑的七盏明灯》这部关于建筑和装饰设计原理的书,目的就是为了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纪状况。拉斯金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则象征死亡。
3.威廉·莫里斯: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手工艺人的地位,并将手工艺与艺术相提并论。其时,莫里斯试图通过所领导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提高手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即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价值。这种材料的真实性及其价值应该在所有的设计中得到尊重。其次是强调设计家应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莫里斯的这种设计理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对生活的希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设计学概论模拟卷(一)